蛋雞介紹
〈蛋雞?肉雞?〉
基於消費市場需求的不同,各種雞的育種手法與過程也不相同,供肉食用的稱為肉雞,供產蛋用稱為產蛋雞。
沒有務農經驗的人或許分不清其中的不同,認為不都一樣是雞。過去半世紀以來,發展出2種雞—肉雞與蛋雞—各自擁有相異的基因。儘管皆稱之為雞,體型、新陳代謝與「功能性」各異。
〈蛋雞飼養方式〉
1.傳統籠飼:傳統的籠飼系統,受限於籠子的面積,雞隻行動受到限制,況且雞隻一輩子住在狹窄的籠子裡,無法表現其就巢、覓食、砂浴及上棲架等重要之行為。然而籠飼也有其多種好處,如環境(溫度、飼料、 飲水、光照強度與長度)較易控制、減低攻擊性、與糞尿隔離、較易控制疾病、內、外寄生蟲、不須修喙且無掠食者之虞。
2.豐富化籠飼:雞隻可在籠內自由活動,且提供雞隻滿足行為所需設施之生產系統。
豐富化籠飼系統乃綜合傳統籠飼的優點並改善其缺點。 主要改善的是把籠子加大加高,內部裝設豐富化設施,如加裝巢箱、棲架、遊戲墊等使雞隻能夠到隱蔽的巢箱產蛋、可以上棲架、 可以磨爪、抓扒等表現自然行為。其次,雞隻以小群飼養也可以有社會行為的互動表現。雖然仍然生活在籠子裡,但至少能表現一些 自然行為,而小群飼養,雞隻可分享彼此空間,因此可以在特定範圍內活動,其活動空間倍增不少。如一個 1.5m * 2m (3m2 )的豐富化籠,可飼養 40 隻蛋雞(750 cm2 /隻),每隻雞雖平均只有 750 cm2 , 但其可活動範圍達到 3 平方公尺。
3.平飼:在雞舍內部或戶外能提供雞隻在床面或地面上自由活動之生產系統。
飼養場地應排水良好,並避免周圍有害物質之污染。排水不良造成積水,對環境安全衛生有不良影響,且雞隻身體容易髒污。
4.放牧:在雞舍室內及戶外提供雞隻地面自由活動之生產系統。
戶外活動區應提供可以保護及逃避掠食者及惡劣氣候的遮蔽或遮陰,例如:遮棚、樹、灌木、茅草等。且遮蔽或遮蔭設置應方便雞隻使用。
〈為甚麼會下蛋〉
母雞由於日照與營養影響,只要一開始產卵,即會天天排卵、生蛋,即使不交配仍會產卵。但這些雞蛋沒有經過受精,無法進行細胞分裂,因此無法孵出幼雞。通常人們日常用於食用的雞蛋都是孵不出幼雞的未受精蛋。
〈蛋雞生產量〉
從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近年統計資料顯示,每隻蛋雞每天約產0.7~0.8粒蛋,換算下來一年約產260~280粒蛋左右,換算成小時數,即大約每28小時產下一粒蛋。當然,該數據只是概估值,蛋雞的產蛋率還是會隨品種、飼養型態、氣候環境等不同,而有差異。
當雞的眼球受到光線的照射,會經由視神經的傳達並刺激腦中的內分泌腺體分泌賀爾蒙,賀爾蒙經血液傳遞後,作用於卵巢、卵泡,促進卵巢發育及卵泡排卵。因此,有時業者也會藉由調整雞的光照時間來提高雞的生產量。
〈洗選蛋是甚麼〉
選別:以外觀檢查方式,將髒汙、破損、畸形的蛋挑出,留下完好清潔的蛋送至洗選
洗淨:洗淨包含了3個步驟,分別是噴水、刷洗、沖洗。水溫必須高於蛋的溫度5~10度C,但不得超過50度C,溫水能夠將髒污清洗得更乾淨;噴水與刷洗所使用的水可以加入洗潔劑(次氯酸鈉200ppm或四級銨化合物200ppm)來減少蛋殼表面微生物量。在這個過程中蛋要連續的清洗,不能停在槽體內泡澡,廢水也得直接排出,不能重複利用。
噴水:用水噴灑在蛋殼上,將蛋殼濕潤,同時能將部分髒污沖去
刷洗:步驟則把蛋殼上面的髒污刷掉。
沖洗:將殘餘的髒污沖洗乾淨,這個步驟不能添加洗潔劑。
風乾:把洗好的蛋吹乾,準備包裝。
油蠟處理:蛋在清洗的過程也會讓表面的天然保護膜受損,如果要讓蛋的密閉性與保存性提升,可以對表面噴可食用石蠟處理。
照蛋:用強光照蛋,以看到蛋的裡面是否有血絲或者細微破裂等異常,蛋內如果有血絲,可能是母雞在生產的過程中遭受到驚嚇等,這個步驟可以把內部有問題的蛋捨棄。
包裝:檢查完畢的蛋,就會被生產線自動送進包裝盒中囉!
儲藏:洗選完的蛋應存放在室溫25度C以下,或是冷藏7度C以下~凍結點負0.5度C以上。
經過洗選的雞蛋,將蛋殼表面的污染源洗淨,送到消費者的手上時,更加安全有保障
〈資料及圖片來源〉
<本土化之友善蛋雞飼養模式建議 指導手冊>
動物福利委員會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