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小動物的剪尾剪耳

作家相片: CapybaraCapybara

寵物剪尾、剪耳

一、剪尾

犬隻的尾部具有平衡和散發肛門腺的功能,對於已離開野外成為人類伴侶的寵物犬,被奪取這些功能似乎對牠們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影響,但是仔細想想真的有必要嗎?讓牠們剛出生就被剪去尾巴,剛出生就要受這種痛。


(一) 剪尾的發展

1.古羅馬:認為剪尾可防範狂犬病。

2.中世紀:避免狩獵犬被其他動物或敵人抓住尾巴,或是被獵物、低矮樹叢、捕鼠器用傷尾部,因為尾部和耳部受傷不易痊癒。

3.英國:有段時期向狗飼主徵收狗稅,所以飼主會將飼養的狗剪尾假裝其為工作犬

4.現今:多為美觀考量,但有些是因為工作犬需求

(二) 本來有尾的犬種被剪尾的幾原因

1.美觀:現在大多的寵物犬,例如:柯基、約克夏……

2.避免細尾骨折斷:玩耍時的興奮甩動容易造成創傷,這也是很多小狗尾巴上毛皮缺損或出現紫色斑塊的原因,例如: 玩具貴賓犬、小雪納瑞、迷你杜賓犬

3.工作需求:獵犬、搜救犬、牧羊犬等工作犬,尾巴在野外受傷或被捕鼠器夾到可能失血過多而有生命危險,例如:可卡犬、羅威那、拳師犬、柯基。

4.讓犬保持警戒狀況:沒有尾部保護生殖器,使其時時保持警戒,沒有尾巴同時也使牠們的內心狀況不易被得人看清。特別是那些進行保衛和撲咬工作的護衛犬、警犬、軍犬,對牠們實施斷尾手術同時也使牠們在戰鬥中尾巴不會被攻擊到,例如:杜賓犬、羅威那

5.衛生考量:糞便沾黏可能會有寄生蟲感染相關問題

(三) 剪尾方式與後續療養

如果真的必須要剪尾,建議在出生一個星期執行,當時疼痛感比較低,比較容易止血,消炎也比較容易,之後也幾乎沒有後遺症。在幼犬剛出生未開眼前,當時犬隻感受痛楚神經末端未發展完成,用橡皮筋或線綁緊剛出生小狗尾根部,數天後等肌肉組織壞死,尾巴就會自然脫落了。

狗狗斷尾後,可以餵點豬蹄、豬皮、雞爪黃豆湯(含膠原蛋白)、海帶(消炎)、蛋白質食物之類的食物,這些食物對於傷口癒合還是非常有幫助的。也可以餵一些含鋅量豐富的食物有助於斷尾後狗狗的傷口癒合,鋅可與維生素c結合,參與體內膠原蛋白的合成,增加抵抗力,促進傷口癒合。

二、剪耳

(一) 為什麼要剪耳?

1.衛生問題:耳道結構是比較複雜的梗犬類,裡面容易長出許許多多的雜毛,對於耳道健康十分不利,容易導致各種耳部疾病,立耳手術也是為了能夠降低耳內滋生病菌的風險,例如: 雪納瑞等梗犬類。

2.增加聽力:立耳後聽力明顯增加8倍,多用於需要對聽力反應敏捷的工作犬,例如: 杜賓犬。

3.流浪動物絕育標示:台灣許多流浪動物接受TNR之後,也會以剪耳的方式標記,以免再挨刀。剪耳需要麻醉,因此通常在結紮手術時進行,有些貓狗會減一個V字缺角,有些會平行剪去一小塊,不過因為V字剪耳傷口照顧較不易,且日後打鬥容易造成撕裂傷,因此越來越多使用平行剪去的方式。

4.外觀考量:犬隻立耳後看起來較有精神,外表更有威嚇性,例如:那不勒斯獒、卡斯落、大丹、杜賓犬……


(二) 狗耳朵是垂的可能原因

1.天生基因:狗狗的父母其中有一方沒有立耳,那麼它們的後代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沒辦法立耳。

2.有立耳基因但是營養不良: 如果狗狗不能攝入身體所需的足夠的鈣質,立耳就會變得困難,除此之外,還會導致生長緩慢、雙排牙、O型腿、睡覺抽搐等問題,因此一定要保證狗狗飲食的均衡。平時也可以多帶狗狗出門曬太陽,促進維生素D的吸收。

三、寵物剪耳剪尾法規

《動物保護法》除絕育外,不得對寵物施以非必要或不具醫療目的之手術(如剪耳朵、剪尾巴、割聲帶…),違反者處新臺幣一萬五千元以上七萬五千元以下罰鍰。

《保護同伴動物的歐洲公約》要求各成員國應當讓法官、飼養者和獸醫知道以落實保障動物的權利。在公約中列舉了74種應該得到保留的“自然”尾巴,羅列了剪尾巴的害處。

四、結論

如今不管是從醫學角度或是審美標準來看,都不建議對狗狗進行剪尾、剪耳,也有許多國家,都已明文禁止對寵物進行非必要或不具醫療行為的手術,更有不少國際畜犬展覽比賽禁止被人為改變過外觀的狗狗參賽,為了就是希望不再有狗狗因為人類的私心而需要挨痛受罪。不要迷信所謂名種犬,更不要以購買的方式養狗,因為許多商人為了讓所謂的「賣相」更好,讓狗狗承受了許多不必要的痛苦。

參考資料:

你知道這些寵物狗其實是有尾巴的嗎?

為什麼有的狗不能立耳?除了基因影響,或與鏟屎官的餵養方式有關

〈ETtoday寵物雲 浪浪結紮剪耳〉

〈TAEA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〉

動物福利委員會




Комментарии


bottom of page